close
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建築的趨勢 想了解一下從以前到現在的建築演進材料或是風格之類的甚至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呢??
開創綠色、健康及永續的建築環境 建築系教授 江哲銘  一、前言地球上早在人類初生之期,原以狩獵為生和萬物共同生活於大地之上,「以地為床,以穴為居」是最好的寫照,參見圖1,之後為了共同抵禦外敵,因此組成聚落,由聚落發展出農耕社會。

人類生活形態的演進變革,依循著地球生生不息之「生機」,此種生命輪迴之生態平衡的本質是為永續發展的真諦。

隨著人類社會逐漸擴大,人需分工專師其職,便組成社群、國家之生命共同自治體,初嚐人力團結、自我膨脹之果實,武力征戰來掠奪生存資源,便成為維持國家發展之基調。

人類文明與生活形態之進展,流於科技、經濟之國力競賽中。

人類知識能力之提升,創造出許許多多效率掛帥的「工業化產品」,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後,陷入以人為本的經濟價值體系之中,卻忽略了過度開發已超出地球母體的承載力,自然環境便與人類生活逐漸脫開,至今,人類生存反而對地球環境是一大負擔。

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到底走錯了哪一步?

又該如何回轉呢?

檢視圖片圖1 古老的建築原型 二、住居發展的歷史背景在中西方發展歷史中,自然演進歷程中便存有對大地的崇敬與關懷,同樣皆有永續社會型態的典例。

在西方社會有「修道院」與「莊園」,由一幢大屋或城堡,受田地、農舍、牧場和林地所包圍,在大部份的情況下能自給自足,構成永續生活單元。

另一方面,東方社會則有井田制度,配合輪休耕與牧放制度,滿足了生活實質所需,追求「天人合一」之自然生存之道。

就中西方永續社會之發展狀態來分析,其本質與目標朝向是一致的,那就是找尋出當地之「順應環境的住居型態」,因為順應環境,所以才能與環境互動互補,進而創造出對應環境之建築。

而「環境對應」的設計原則,在西方文化較為理性與重視邏輯辯證下,便衍生出「機能(Function)」的概念;至於東方文化對應建築部分則發展出「風水」之限制以及順應二十四節氣的氣候變化作息之生活觀。

兩者皆為幾千年經驗回歸而出的方式,其目的即為建構安全、舒適、健康且永續居住的建築型態。

根據自然建築(Natural Architecture)的定義 [1],其應具備有下列五項:祖先的原型經驗(Ancestral Archetypes) 有療效的建築(Healing Architecture) 與環境調和(Harmony with the land) 本土的智慧(Vernacular Wisdom) 文化自明性(Cultural Identity)   三、國際研究動向永續建築、綠建築與健康建築之用語定義 從1972年聯合國召開「斯德哥爾摩會議」起,到2000年在荷蘭舉行的SB2000會議,進行了一連串針對環境生態議題的探討中,本人有幸參與出席的數次有關建築領域的重要國際會議中,瞭解到會中提出的永續建築、綠建築、生態建築、健康建築等之定義與意涵,茲將其相互關係整理敘述如下:永續建築(SB)(Sustainable Buildings 2000),其含意為:「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建材、建築物、都市區域的尺度大小並考慮其中的機能性、經濟性、社會文化和生態因素。

……為達到永續建築環境必須反映出不同區域性的狀態和重點以及建構不同的模型去執行(如全球性和區域性等的模型)。

」[12] 綠建築(GB)(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宣言),其定義為:「在經濟與環境兩個問題中有效率的利用僅有的資源並提出解決的方法,進一步改善生活的環境就是所謂的綠建築。

……綠建築最明顯的影響,就是使環境和經濟方面的關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這也就是永續經營的特點」[12]。

健康建築(HB)(Healthy Buildings 2000),其定義為:「一種體驗建築室內環境的方式,不僅包含物理測量值,如溫濕度、通風換氣效率、噪音、光、空氣品質等,尚須包含主觀性心理因子,如佈局、環境色、照明、空間、使用材料等,另外加上如工作滿意度、人際關係等。

一棟健康建築必須包含以上所有」[11]。

檢視圖片 依照上述國際會議之含意與定義,其相互之相關性可整理如圖2所示,真正之目標即為永續建築,一個真正能提供人類生計、萬物生存與地球生命的建築朝向,而其下依序為生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綠建築,最底層亦為最基礎必須達成者即為健康建築。

因此最基本者即為人類居住之環境,對其生存健康影響為出發,亦即考量經濟與資源之同時,亦必須考量健康舒適之問題。

永續、生態與綠建築評估工具之演進 從目前全球永續發展之各國趨勢,落實至實質建築層面可執行之方法,因此於建築環境評估上便需要一套評估工具以資評斷,希望利用此評量工具藉以宣導管制並提升該國之建築環境與地球環境之相容性,進而達成永續建築與地球生存共容之目標。

檢視圖片 以下就從1987年開始至現今2000年,各國依據共同意識所發展出之評估工具演進歷程作一概述,從而瞭解不同年代所重視與面臨解決之要項,參見圖3所示。

從1987年聯合國第42屆大會提出「我們共同之未來」後各國依序提出之評估工具,從評估工具內部發展上,大體可將其分類成三個階段,即為:省能環保、生態綠化,最後為舒適健康,各國從最先面臨之省能省資源出發,逐漸瞭解地球環境與人類之息息相關性,因而轉向生態綠化,最後回歸至人類生活基礎之舒適與健康,此三者必須同時進行管制與評量,此指標方能趨於完善,如英國所提出之BREEAM評估工具,即為最佳範例。

建築生命週期與評估工具發展關係 因此就所建立之評估指標對應實質建築應用上,目前各國多數採用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法(LCA, Life Cycle Assessment)進行建築物生命中不同時段所應應用之評估指標項目,因為就建築生產運輸、建築設計與規劃、施工管理、使用維護、廢棄處理與建材回收等部分應有不同對應之評估項目與權重,如此方能切實符合建築實質應用上,因此舊建築物設計前規劃階段、新建建築、既有(舊)建築等三方面進行分析,參見圖4。

全球對於永續與健康課題研究發表大多是在歐洲、北美洲以及亞洲之日本地區,因此這些評估工具目前所應用之範圍可彙整如圖5所示,明顯看出目前幾乎所有發展評估工具之國家亦為北美洲、歐洲與日本三部分,若以地球整體環境來看,這些國家地區都在高緯度(溫、寒帶)地區,而位處熱帶與亞熱帶區域,僅有台灣目前已逐步推行相關評估工具,由於地域環境不同所對應之技術與標準有所調整,亞熱帶地區應發展有所不同的評估工具,很樂見台灣目前已初步推行綠建築標章制度,惟發展評估工具項目,應包含較完整之層面,以涵蓋建築物不同階段所對應方法與項目,方能完善涵蓋建築生命週期內所面臨之環境問題,而推行所獲致之效方能確實落實。

四、健康建築設計之重要性熱帶與亞熱帶區域為生產氧氣、淨化空氣的地球肺,整個環熱帶區域也是物種最豐富,未開發以及未被人類足跡所踐踏之雨林所在,但也是最被忽略之地,參照圖6。

恰巧台灣位於亞熱帶區域,沙洲、平原、盆地、丘陵、臺地、山岳等地形多樣,景觀互異,孕育豐富龐雜之動植物資源。

兼以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一千一百公里,沿岸受沈積及侵蝕之綜合作用,蘊育繁多之生物相,物種佔全球四分之一。

檢視圖片 為能建立一套較為完整之評估流程應用於環境尺度及建築物中,從外而內達到健康建築評估與改善之目的。

應從建築設計規劃階段,針對該地區之環境特色指標,配合設計階段電腦解析,以求出對應環境之健康建築基本規劃準則,而後至使用階段時,利用POEM法進行室內環境評量,並結合室內健康環境綜合評估指標IEI進行建築評估與改善。

室內健康環境規劃與診斷評估流程如圖7所示。

其中各項分述於下:設計階段的地域特色評估手法—PEI指標 綜合評估臺灣地區都市建築物理環境之永續性指標項對都市建築居住環境之影響層面是有其必要性的,藉此提供各都市建築設計者及其相關決策單位具亞熱帶特色物理環境永續發展之策略參考。

應用相關文獻整理,並依「都市尺度」與「建築尺度」將各環境指標分類併入物理環境因子群中(音、光、溫熱、空氣、水、綠、振動、電磁等領域),而後以學者專家訪談諮詢與層級程序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等方式,對上述各物理環境因子群中的指標,其實用性與代表性進行篩選及其權重分析。

提出一套符合亞熱帶氣候台灣地區都市建築物理環境永續發展之評估體系與模型,即為都市與建築物理環境評估模式之建立-PEI-C與PEI-B(Physical Environment Index)[9],用以評估不同地域微氣候狀態下,都市及建築敷地影響永續建築設計之物理環境明確注意要項,以供都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程序上應用。

設計階段的方案評估手法—數值解析模擬 同時為了能更確切瞭解環境對建築之影響,可應用電腦輔助建築設計進行建築物設計階段之方案選擇輔助,並可藉由不同環境條件設定,瞭解不同季節與氣候狀態對建築室內外環境之改變對應,不同室內設計與開口位置方式對應室內流場之差異性 [7],以回歸建築設計階段之方案評估依據。

既有建物改善評估—POEM室內環境診斷 對於既存之舊有建築物,或是剛興建完成之新建建物,從永續建築項目中回歸基本之健康建築要項評定上,目前已建立一套標準操作流程(S.O.P.),進行使用後評估之用(POEM, Post-Occupancy Evaluating Method),診斷因子包含物理性因子如熱舒適性部分之風速、溫度、濕度、噪音與照度等,以及健康要素輻射、磁場、粉塵等;在化學性因子部分則包含了CO、CO2、O3、NOx、SOx,HCHO、TVOC等;另外於生物性因子部分則有細菌、黴菌、內毒素、過敏原等。

於診斷過程中,結合空調專業技師、業者與建築師三方面同時檢討,並配合儀器現場測定[3,6]。

室內環境綜合評估指標(IEI)提案 經由專家諮詢與分析層級程序法的篩選後,擇定的建築室內環境綜合評估指標(IEI)分別為:音環境(Leq)、光環境(作業面平均照度、作業面均齊度、眩光、晝光率)、熱環境(溫度、濕度、風速、PMV)、空氣環境(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VOCs、氡氣)、電磁環境(極低頻電場強度、極低頻磁通量密度)等因子。

五、結語台灣這「美麗的福爾摩沙」為不可多得之特殊環境,位處亞熱帶區域,東向太平洋,西向歐亞大陸,南向為熱帶島群,北面為日本列島,三大板塊交會處,地理條件又將台灣分成北、中、南、東、山地五區,多樣環境營造出多樣之生物生態;而不僅地理條件之多樣、氣候之多樣以及環境之多樣,更有文化之多樣性,翻開台灣歷史,原住民、荷蘭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中國人等皆有佔領與治理台灣,同時亦影響了台灣之文化,而深植於現今台灣人之心,更需瞭解自身而走出一條不同之路。

為要找尋本土中國文化傳統之前人智慧,轉化成實質可行之方法。

對應台灣本土多樣化之環境,目前已針對台灣北部與南部恆春兩處進行環境對應之生態方案,未來更預計於台灣東部環境、山地環境、中部環境進行實驗,參見圖8,希冀透過更多人來參與,以開創綠色、健康、永續建築環境之路向前跨一大步。

而邁向永續的健康建築之路,呼應Sustainable Building 2000會議之結論[12],如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所言:「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They can harmonize with troubled waters, and bring it to clearness little by little, They can move with stability, and make life little by little Sustainable),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另外於第三十七章有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無為無不為。

」,正好呼應永續健康建築的目標,瞭解缺失與過往,立足現在,放遠未來,開創綠色、健康及永續的建築環境。

http://.ncku.edu.tw/~em50190/ncku/196/d/d01.htm身為建築人同意教授 江哲銘的看法京都協議後未來的趨勢各人的看法是走智慧建築,綠建築,建築綠化環境加重
哪有人會買建築用鋼筋嗎 就是鉤子阿 要的話密pig889989
它的趨勢會發展到水岸式建築及別墅式建築,這是我個人的見解,僅供參考
未來建築,必然趨向如NASA外太空移民般的自給自足環境。

否則,以地球歷史六億年的過去經驗〈共有;奧桃紀大絕滅、泥盆紀、二疊紀、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等大絕滅情形〉,在不斷的物種大滅絕下【如一億五千萬年前的侏儸紀時代,主宰地球的恐龍被滅絕,已是眾所皆知】,際此極冰不斷融化後,地球是否進入間冰期﹝地球氣候有凍原期、間冰期、暖化期。

此經由地球各地的冰蕊中所含物質得知,且暖化期最為短暫﹞只是遲早問題。

試想如電影中的明天過後、國家地理頻道之酷寒時代或地球浩劫等情況發生。

因此,未來有兩種可能;在光明面言,以科技營建高廣又能自給自足的生活環境。

黑暗面言,人類滅絕或回到遠古石代。


希臘建築|老建築|展開圖|泰姬馬哈陵|傳統建築|浮雕|知名建築物|洛可可|雪梨歌劇院|裝潢|建材|建築師|木工|建築景觀|宗教建築|監工|巴洛克|石板屋|比薩斜塔|東海教堂|騎樓|廟宇|客家建築|巴黎鐵塔|地中海建築|新藝術運動|綠建築|歷史遺跡|高第建築|閩南建築|

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參考資訊: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2606254
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Blog,煩請通知,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知識收集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