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路商店 網際網路是如何演變來的呢?

網際網路是如何演變來的呢?


是這樣開始的...網際網路是由一些甚具遠見的人士,於1960年初期,發現在科學與軍事界中,若電腦可共享研發資訊,將帶來的可觀的價值。

麻省理工學院的J.C.R. Licklider首先在1962年提出電腦全球網路的案子,然後1962年稍後即由國防尖端研究專案機構(DARPA)接手,領導該項工作,進行研發。

麻省理工學院的Leonard Kleinrock,稍後至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發展出封包交換技術理論,為網際網路連結奠基。

而麻省理工學院的Lawrence Roberts利用撥接式電話線,將麻州的電腦與加州的電腦相連,於是,廣域網路就可以施行了,但同時也發現電話線的電路交換技術不敷運用。

Kleinrock的封包交換理論受到肯定,Roberts於是在1996年到DARPA,開始發展他所籌畫的ARPANET。

這幾位有遠見的人士以及更多在此未提及姓名的研究者,都是網際網路的創建家。

網際網路,也就是當時所謂的ARPANET,於1969年根據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RPA)的合約開始上線使用,而ARPA在更名前,原本連接美國西南部大學(UCLA、史丹福研究機構、UCSB、及猶他州大學)間四大電腦系統。

該合約後由麻州劍橋BBN的Bob Kahn主持,於1969年12月正式上線。

及至1970年6月,MIT、Harvard、BBN、加州聖摩尼卡的Systems Development Corp (SDC)也加入該網路。

而1971年的1月,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卡內基美隆大學、Case-Western Reserve大學亦加入行列。

後來的幾個月間,NASA/Ames、Mitre、Burroughs、RAND、伊利諾州大學陸續加入。

之後,更多難以計數的機構紛紛加入。

當Ted Kennedy參議員於1968年時得知BBN取得「介面訊息處理器(IMP)」的ARPA合約時,他發出一封電報向BBN致賀,慶賀他們取得「介面訊息處理器(IMP)」這項具統一性精神的合約。

後來漸漸有了改變...網際網路的設計提供了通訊網路的特性,即使某些網站遭到核武攻擊,仍可繼續運作。

若最直接的路徑無法使用之時,路由器會透過其他路徑將交通疏通到網路的其他部份。

早期的網際網路由電腦專家、工程師、科學家、及圖書館員所使用。

沒有什麼比它更好用的了,當時沒有所謂的家用或辦公室個人電腦,不論使用它的是電腦專家、工程師、科學家、或是圖書館員,都必須懂得如何使用這個複雜的系統。

電子郵件的傳送方式在1972年由Ray Tomlinson進行修改,以便在ARPANET上使用。

他在他的電傳打字電報機上的符號中挑選了@來連結使用者名稱與位址。

而telnet通訊協定則能登錄遠端的電腦,於1972年時公佈為Request for Comments (RFC);RFC實際上屬於一種社群間共享開發工作的方式。

FTP通訊協定能在網際網路的網站間傳輸檔案,於1973年時也公佈為RFC,從那時起,RFC就能讓使用ftp通訊協定的使用者以電子的模式來使用。

開始大量運用網際網路的時代...圖書館在1960年代晚期,有別於ARPA的系統,也開始嘗試採用自動化與網路鏈結的技術,運用於圖書目錄上。

俄亥俄大學圖書館中心(現為OCLC公司)的Frederick G. Kilgour甚有遠見,他在60與70年代主持俄亥俄週圖書館的網路連結工作。

在1970年代中期,有許多由新英格蘭區、西南部各州、大西洋中部各州等地的小型網路共同體也加入俄亥俄州,形成全國性的網路,稍後更擴大為全球性的網路。

自動化目錄在最初使用並不方 便,當初推向全球之際,需透過telnet或難用的IBM TN3270變體,多年後則透過網路就可使用。

請參考OCLC的發展簡史。

乙太網路在1974年出現時,屬於許多區域網路的一種通訊協定,是哈佛一位傑出學生Bob Metcalfe研究「封包網路」的博士論文。

該論文一開始被學校拒絕,因為分析不夠詳盡。

後來當他加入一些等式後,就被接受了。

網際網路由於TCP/IP架構的出現,於70年代趨於成熟,而TCP/IP首先為BBN的Bob Kahn所提議,後來由史丹福的Kahn與Vint Cerf及其他人在70年代期間開發。

後來在1980年時由美國國防部所採納,取代先前的網路控制通訊協定(NCP),並於1983年廣為全球使用。

Unix to Unix備份通訊協定(UUCP)在1978年時由貝爾實驗室所發明。

Usenet在1979年時根據UUCP開始啟用。

後來的新聞群組所指的是針對一個主題進行討論的一些討論群,則提供全球交換資訊的一種管道。

雖然Usenet不被公認屬於網際網路之列,但由於它尚未享用TCP/IP,所以它連結了全球的 unix系統,因此有許多網際網路上的網站則運用新聞群組的特性,於是新聞群組在網路社群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群雄並起同樣的BITNET (Because It's Time Network)在教育界的社群與全世界,連結了 IBM 主機,於1981年起開始提供郵政服務。

Listserv軟體及針對此網路及稍後的其他網路而開發。

閘道器的開發則讓BITNET與網際網路連結,可以交換電子郵件,尤其是在電子郵件討論清單的功能更是引人注目。

這些listservs與其他形式的電子郵件討論清單在社群中,更成為另一項重要的元素。

在1986年,全國科學基金會贊助NSFNet,推動全美國56 Kbps的網際網路骨幹。

他們投資將近10年,為非營業性的政府機關與研究單位定下使用規則。

電子郵件、FTP、telnet的指令標準化後,非技術人員要學習使用網路時就容易多了。

不僅僅讓現在的標準容易使用,也將網際網路開放給更多人使用,尤其是大學中的人。

不僅僅是圖書館、電腦、物理、工程等科系,其他科系也開始善加使用網路----與全世界的同事聯絡,共享檔案與資源。

當網際網路上的網站數目還不大的時候,很容易就能追蹤到可用的有利資源;然而越來越多大學與組織----還有他們的圖書館----都加入連線,網際網路也就越發難以追蹤了。

因此日益需要工具來為可用的資源編目錄。

一開始時,除了圖書館目錄之外,網際網路目錄編索的工作由Peter Deutsch與他在蒙特婁McGill大學的組員開始著手,開發了ftp網站的資料儲存館(archiver),他們命名為Archie。

該軟體會定期向公開的知名ftp網站聯繫,列出他們所有的檔案,建立一份可搜尋軟體的目錄。

這些搜尋Archie的指令屬於unix的指令,它利用一些unix的知識來發揮所有的功能。

McGill大學負責最初的Archie,某日發覺由美國連向加拿大的網際網路交通,有一半都是在存取Archie。

管理人員認為大學方面需資助這麼大量的交通,於是將Archie的對外管道關閉。

幸好此時已有更多的Archies出現。

約在同時,當時在Thinking Machines公司的Brewster Kahle發展出他的廣域資訊伺服器,可將資料庫內檔案的全文編索,以供搜尋之用。

後來陸續發展出不同複雜程度與功能的版本,但網上的使用者都可用最簡單的版本。

在它最盛行的時候,Thinking Machines提供了全球可供600個資料庫使用的pointers,這些資料庫已由WAIS進行編索。

其中包括了所有的Usene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檔案、像開發網際網路標準所需的RFC之類的工作報告完整文件、及其他更多的資料。

就像Archie一樣,其介面的特性不直觀且難懂,使用時需花些心思學習才能上手。

Saskatchewan大學的Peter Scott發覺有必要將所有使用telnet在網路上存取的圖書館目錄資料彙整,其他telnet資源也是如此,因此他在1990年時,推出他的Hytelnet目錄。

這樣一來,就有一處可供取得圖書館目錄與其他telent資源的地方,還教導如何使用這些資源。

他維護多年後,於1997年將HyWebCat加入,提供網路版的目錄資訊。

小田鼠並不小網際網路第一個容易使用的介面是在1991年時,由明尼蘇達大學開發出來。

明尼蘇達大學當時希望能開發簡單的功能表系統,透過當地的網路來存取學校的檔案及資料。

擁護使用大型主機與運用主從架構較小型系統的兩派支持者進行激烈的討論。

大型主機的擁護者一開始時在辯論中「獲得勝利」,但由於主從架構的支持者表示,他們的價購能夠迅速建立原型,因此他們取得許可去製作示範性系統。

該示範性系統的名稱小田鼠即是根據明尼蘇達大學的吉祥物----金地鼠所命名。

gopher 果然非常多產,在短短數年內,全球即建立了1萬多個gopher系統。

使用時無須具備Unix作業系統或電腦架構的知識,在gopher系統中,你只要鍵入或按下一個數字來選擇你想要的功能選項即可,你現在可以使用明尼蘇達大學的gopher來選擇全球各地的gophers系統。

當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發展出VERONICA gopher功能表搜尋式目錄後,Gopher的可用性即大幅提昇。

VERONICA為Very Easy Rodent-Oriented Netwide Index to Computerized Archives的縮寫。

就像蜘蛛一樣,可以爬行全球的gopher功能表搜取連結,然後檢索編成目錄。

由於非常流行,因此很難連結上站,後來甚至發展出許多其他的VERONICA網站來抒解負載量。

相似的編索軟體也針對一些單一網站而開發,該軟體稱為JUGHEAD (Jonzy's Universal Gopher Hierarchy Excavation And Display)。

開發Archie的Peter 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ver的簡稱,與連環漫畫無關。

在VERONICA與JUGHEAD出現後,他就遭到人們的唾棄。

全民使用的WWW在1989年,發生了另一項重大的事件,使網路更容易使用。

粒子物理學歐洲實驗室(大家所熟知的CERN)的Tim Berners-Lee與一些科學家提出傳輸資料的新式通訊協定。

該通訊協定在1991年成為全球資訊網,植基於超文件----這是一種將連結嵌於文字中以鍊結其他文字的系統,也就是大家一直以來,點選一個文字連結以閱讀這些網頁的方式。

雖然在gopher之前就已出現,但發展卻晚了許多。

超電算應用國家中心(NCSA) 的Marc Andreessen與他的小組成員,於1993年開發了圖形瀏覽器Mosaic,讓通訊協定向前更邁進一大步。

之後,Andreessen更轉往網景公司(Netscape),成為背後重要智囊,直到微軟(Microsoft)向他們宣戰,開發出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之前,Netscape所製作的網景領航員瀏覽器與伺服器圖形類型可說是最成功的。

由於網際網路一開始是由美國政府所資助的,因此原先只限於研究、教育、與政府等機關所使用。

商業用途僅限於以研究與教育為目標的情況下方可使用,否則則遭禁止。

該項政策一直延續到90年代初期,獨立商用網路開始成長時才有所改變。

自那時起,就可由一個商用網站將交通導向另一個網站,而無須透過政府資助的NSFNet網際網路骨幹來傳輸。

Delphi是第一個提供其訂戶網際網路存取的國家級商用線上服務。

它於1992年7月開放電子郵件連線,並在同年11月提供全面的網際網路服務。

當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停止對網際網路骨幹的資助後,先前對商業用途的限制於1995年5月全面解禁,所有的通訊交通全依賴商業網路。

AOL、Prodigy、CompuServe通通上線提供服務,此時,由於網路的商業用途影響甚廣,連教育機構也需開始付費使用,沒有了NSF的補助金並未對成本產生太大的影響。

目前,NSF補助金已不再只是資助骨幹而已,更補助教育機構建置K-12與公立圖書館的存取管道,另一方面還資助超大量連結的研究計畫。

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 Walt's Navigating the Net Forum By Walt Howe

網際網路選項,無法開啟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閘道,網際網路連線,網際網路應用,網際網路黑白棋,網際網路捷徑,網際網路時間,網際網路設定,無網際網路存取網際網路,麻省理工學院,明尼蘇達大學,DARPA,WAIS,VERONICA,Archie,Mitre,SDC,美國西南部大學

msn|光纖|寬頻|密碼|adsl|hinet|認證|楓之谷|

網路商店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31504427
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Blog,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知識收集站 的頭像
    知識收集站

    知識收集站

    知識收集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