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
』者,十數而未止也。
未嘗有聞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
無君人之位以濟乎人之死,無聚祿以望人之腹,又以惡駭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異乎人者也。
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
與寡人處,不至以月數,而寡人有意乎其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國無宰,寡人傳國焉。
悶然而後應,氾然而若辭。
寡人醜乎,卒授之國。
無幾何也,去寡人而行。
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無與樂是國也。
是何人者也!」仲尼曰:「丘也嘗使於楚矣,適見純子食於其死母者。
少焉眴若,皆棄之而走。
不見己焉爾,不得類焉爾。
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
戰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資﹔刖者之屨,無為愛之。
皆無其本矣。
為天子之諸御:不翦爪,不穿耳﹔取妻者止於外,不得復使。
形全猶足以為爾,而況全德之人乎!今哀駘它未言而信,無功而親,使人授己國,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謂才全?
」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
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
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兌。
使日夜無郤,而與物為春,是接而生時於心者也。
是之謂才全。
」「何謂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
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
德者,成和之修也。
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
」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死,吾自以為至通矣。
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其國。
吾與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這一篇大概意思?它到底要我們體悟什麼?
版主好《莊子‧如是說‧德充符第五》【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說:「衛國有一個容貌很醜陋的人,叫哀駘它。
與他相處的男子,都非常尊敬崇拜他,都不願離開他;婦女見了他,就向父母說,與其嫁別人爲妻,不如給這位先生作妾的,這樣的女子已不止十幾個。
沒聽說他倡導什麽,建立什麽學說、主張。
平常只是隨和世人而已。
他沒有君王之權位去賑災救民,也沒有囤結的食物送給饑民們吃,而又以奇醜驚駭天下,他隨和而不立說,知識和見解都有限。
可是人們都親近依附他,他一定有異乎平常人之處。
我把他招來一看,果然面貌奇醜,驚駭天下。
與我相處不到月,他的爲人的確有與衆不同之處;還不到一年,我就非常信任他了。
這時國家正無宰相,我想把國政交付與他,他沒有答應,但也沒推辭。
我很尷尬,於是便把國家大權交付於他了。
沒有多久,他便離我而去。
我很憂傷,心若有所失,這人似乎不樂意與我共同治理國家啊,他到底是什麽樣的人呢?
」 孔子說:「我曾出使楚國,湊巧看見一群小豬在死去的母豬身上吮乳,一會兒便驚慌起來,都丟棄死母豬跑開了。
這是因爲見到的不是跟自己一樣活生生的,以前的那活母豬樣子,便驚慌得馬上與它區別開。
所愛其母者,並非愛其外形,而是愛主宰外形的心靈。
對戰爭死亡的人,安葬時不用殉葬品;受刖刑斷了腳的人,沒有必要再去愛惜鞋子。
這是因爲失去了根本啊!君王身邊眾多侍奉人員,不剪指甲,不穿耳;娶了妻的不得入內服役,不得再侍奉君王。
形體健全的尚且被如此看重,何況德行圓滿的人呢!如今哀駘它什麽都沒說就受到信任,沒建功績便受到恩寵、加以重用,使人把自己的國政交給他,還唯恐他不接受,這樣的人一定是『才全』而『德不形』啊。
」 哀公說:「什麽叫才全?
」 孔子說:「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是人生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這些過程就象白晝和黑夜一樣時刻不停地伴隨著你。
而知識和見解不能窺見其究竟。
因而這問題沒法得到解決,而這些東西卻不能影響清淨無爲的原始本心。
人若在這些境界面前心內祥和愉悅,通曉逆境而心無恐懼,平和的心態日夜不間斷,心像春天之大地,任其事物自然變化,以平常心對待這些死生貧富。
這就叫才全。
」 「什麽叫德不形?
」 孔子說:「平靜的水面,水停止很久了的狀態。
他可以用來表法了。
內心保持平靜而外不動蕩。
德、就是使內心安靜祥和的無爲內涵。
德不顯現於外表,萬物于一心。
德是心之用,萬物即德也。
德與物是不能分的。
」 哀公有一天告訴閔子說:「自從我面南稱君統治天下以來,爲治理國家和人民而憂慮其民生疾苦,吾還自以爲做得很完善到家了。
如今我聽了至人一席話,恐怕我做的並無完善之實,輕率地把身心都用在不該用的地方,以至於會亡國的。
吾與孔丘非君臣啊,而是以德相交的朋友,僅此而已啊。
」【賞析】哀駘它為魏國之惡人,形貌極醜,只是應和別人,沒有特別的學說與知識,也沒有權勢地位和豐厚的俸祿,卻令男女皆趨而親附之,國君甚至要將國政委託給他。
莊子假孔子之口提出「才全德不形」的概念解釋之,認為哀駘它的修養已達到德全而不形於外之境界,能「與物為春」、「外保之而內不蕩」。
【解答】Q:它到底要我們體悟什麼?
A:1.形體就算形體上有所殘缺,但其品德依然可以不輸給常人。
而平常人若以異樣的眼光來看待他們,這是不對的。
莊子告訴我們,我們應該要無情、忘形,了卻對世間情態、是非的決斷,以一種無爭、無入而不自得的情態來看待事物,自然外在榮辱不損於心,忘卻世間形體的表象,直指本心,不為外表所迷惑。
人之外形不同只是現象之差異,無須區別視之,兀者與常人若有差異,則常人與常人間亦有差別;若執著於外形,做出好壞是非之價值判斷,則是以成心、成見相互攻訐,未能得道之環中。
因此,莊子以兀者作為全德之人,借寓言故事說明這些人雖形體不全,卻受到眾人的尊敬與欽佩,原因是內在德全之故,根本是藉兀者外形之差異,引發一般人注意,並以此而反顯出兀者內在的精神境界。
2.「才全」因為生死存亡等外在事物變化,是命中注定,非人力所能改變,也非人之智力所能預知了解,故人只有安之若命,不讓這些外在人事變化影響到內在心靈的和諧,而能保持心中和豫之氣的流通,不失去天真的喜悅,如此則能通達無礙,使萬物各得其宜,各遂其生。
3.「得不形」莊子先以水為喻,靜止的水,萬物以它為取平之準則,原因是能保持內在之平靜而不向外開蕩;同樣的,人的德性修養若能和靜止的水一般,達到和諧境界,則表現於外也是和萬物融成一片。
「德不形」謂修德而不形於外,即不顯於外,此為道家人生修養之最高境界。
修德於內,雖不求彰顯,但德充實於內自然會符應於外,使外物自然聲應氣求,親之近之、取而法之,而不願離去了。
若不能保持德性之內斂,刻意彰顯於外,造成德名,則是非毀譽亦隨之而來。
參考資料
http://lib.csghs.tp.edu.tw/%E4%B8%AD%E5%B1%B1%E5%A5%B3%E9%AB%98%E5%AD%B8%E5%A0%B1%E7%AC%AC%E4%B8%80%E6%9C%9F/%E5%BC%B5%E8%BC%9D%E8%AA%A0%E3%80%8C%E6%89%8D%E5%85%A8%E5%BE%B7%E4%B8%8D%E5%BD%A2%E3%80%8D.pdf
莊子德充符,德充符翻譯,德充符原文,德充符第五,德充符 注釋,莊子德充符翻譯,德充符賞析,德充符主旨,德充符成語,德充符解釋德充符,寡人,孔子,孔丘非,魯哀公,莊子,莊子假,孔丘,無入而不自得,莊子先
千字文|散文|水滸傳|十二金釵|西遊記|三字經|龍族|徐志摩|陶淵明|寓言|成語|三國演義|字典|朱自清|西廂記|修辭|三國志|詩|紅樓夢|聊齋志異|張愛玲|言情小說|人間詞話|李白|唐詩|典故|家|儒林外史|三十六計|
肯德基的參考資訊: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0011104978
如有不妥請告知於本Blog,煩請通知,將立即移除。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