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奇景介紹3馬來西亞股票 世界七大奇景介紹3 世界新七大奇跡世界新七大奇蹟(New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是瑞士新七大奇蹟基金會(NOWC,NewOpenWorld Corporation)發起的在世界現存建於公元2000年以前的建築中挑選七個代替舊的七大奇蹟的活動。
發起原因是由於舊七大奇蹟中的六項早已不復存在,而且都集中在地中海地區[1]。
其選舉方式是由網上和電話免費和付費投票決定,己登記會員可以作一次免費投票,如要投更多票可以付款購買。
投票截至於2007年7月6日,2007年7月7日當地時間9:30在葡萄牙里斯本揭曉。
長城一般指現存中國的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西至嘉峪關,全長7,300多公里(另據報導,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為6,700公里),合14,600華里,所以被稱為萬里長城,在西方也常被稱為中國長城。
長城平均高6-7米、寬4-5米,是建於中國古代的浩大的軍事防禦工程。
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巨型結構[1][2]以長城為分界,長城以北常被稱為塞外(北部和西北部)或關外(東北部),而長城以南稱為關內。
長城同時也是世界上人造建築的幾個記錄保持者,其長度,佔地面積,重量等。
檢視圖片佩特拉(希臘語:㰀㫭㱄㰁㬱,阿拉伯語:执摄抨抪挱执戡)是約旦的一座古城,位於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阿拉伯谷東側的一條狹窄的峽谷內。
佩特拉一詞源於希臘文「岩石」(petrus)。
很可能《舊約全書》中稱的「塞拉」(意義也是岩石),即摩西出埃及後「點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
但也有學者認為《舊約》中的塞拉只是指石頭,而不是一個城市的名字。
死海古卷中,佩特拉被稱為「Rekem佩特拉通常被認為是納巴特王國的首都。
它北通大馬士革,南經亞喀巴灣可到印度洋和紅海,西面是加薩,東面的沙漠背後是波斯灣。
佩特拉到底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尚無定論。
根據其中陵墓半埃及半希臘的樣式估計,佩特拉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之後,很可能是托勒密王朝時期,即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
公元前2世紀末,隨著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的衰落,納巴特王國開始興盛。
公元106年,納巴特王國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3世紀時,可能是由於薩珊波斯帝國的崛起和紅海海上貿易的興盛,作為陸路交通要塞的佩特拉漸漸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
11世紀時十字軍東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統治該地一個多世紀。
13世紀末埃及蘇丹拜巴爾一世到過此地。
1812年瑞士人J.L.伯爾克哈特是第一個描述該地的歐洲人。
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是該市的標誌,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2007年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跡[1]。
基督像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站立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Corcovado)山頂,俯瞰著整個里約熱內盧市,他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檢視圖片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2]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
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後,這個設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當時的法律強制規定必須政教分離。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
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週」(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
基督雕像的設計要求包括:須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徵世界的基座。
最後選擇了「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為設計外型。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568053 馬來西亞股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