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防禦力 中港星台勝出外匯保證金 亞洲防禦力 中港星台勝出 ‧趙心盈 2008/11/18 檢視圖片 整體來看,亞洲已非吳下阿蒙,相較於1998年金融危機或2000年網路泡沫,現在的亞洲已經體質茁壯,貨幣和財政政策空間較大…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上周中國推出高達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振興方案,占中國2007年GDP近20%,規模之大無人能比,不同於美國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以挹注金融和企業資金為主,中國的4兆人民幣(相當於5860億美元)幾乎全數著眼於公共投資,包括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生態建設和災後重建等。

中國趕在G20華盛頓高峰會前推出,似乎也有意彰顯能力、釋出善意的味道,因此,格外引起市場注意。

亞洲防禦力 中台港星勝出不論是面對金融風暴或經濟衰退陰霾,不只是中國,亞洲其他國家其實早有萬全準備。

從北亞、東協到印度,第一階段均先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降息、減稅、簽訂美元換匯協議),第二階段則刺激股市和房市以減緩跌勢(降印花稅、買回庫藏股、降低購屋門檻)。

最近的第三階段則是推出大規模的經濟振興方案,如中國4兆人民幣、南韓14兆韓圜、台灣4兆新台幣等計畫,均以公共支出為主軸,涵蓋基礎建設、民生工程,並提升弱勢之農民、勞工及低收入戶所得。

進一步分析,周全的計畫若想奏效,還必須有堅強的總經條件配合,包括低負債、豐富的外匯準備、財政預算和經常帳常保盈餘等,這些不但是判斷一國能否率先走出不景氣的主要指標,也是預測一國經濟振興方案的運用空間和彈性之重要依據。

根據以上條件,當以中國、台灣、香港和新加坡四地條件最優質。

中國和台灣的國債占GDP比重各僅18%和37%,相較於其他新興經濟體的50%至100%,可說幾乎沒有包袱。

其次,中國外匯存底以2兆美元遙遙領先,其餘三地亦均入列全球前十大。

再計算今年經常帳盈餘占GDP比重,中、台、港、星各為9.1%、9.3%、10.7%和22%,四者組成亞洲國家中的領先群。

脫胎換骨的亞洲整體來看,亞洲已非吳下阿蒙,相較於1998年金融危機或2000年網路泡沫,現在的亞洲已經體質茁壯,貨幣和財政政策空間較大,且近期原物料商品價格下滑也有助於亞洲避免陷入經濟衰退。

今昔相較,亞洲已經脫胎換骨。

首先,亞洲整體的外部實力變強,就貿易上來說,MorganStanley預估今年整體亞洲對美國出口比重將降至14.6%的歷史低檔,遠比1997年金融風暴時對美出口比重20%為低。

而經常帳餘額也從1996年的282億美元的赤字成長至2007年的5250億美元,外匯存底更是從1997年的0.5兆美元成長至3兆美元。

其次,與1997年的緊縮環境相較,如今的亞洲更有餘裕推出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外在的有利條件包括通膨持續下滑、未來還有降息空間(北亞、印度和澳洲,預期明年還有調降1%至2%的空間),而且油價從高點迄今滑落超過五成,對亞洲這個最大的消費者等於是提供變相減稅的空間。

最後,亞洲企業的本質也較亞洲金融風暴時大為改善,舉債少、資本支出適度、現金流量佳。

MorganStanley統計目前亞洲企業的槓桿程度僅32%,為1997年74%的一半。

資本支出占折舊的比率179%,接近長期平均,低於1996~1997的260%。

現金流量占營收比重為6%,也明顯優於10年前的-3.3%。

我們認為,亞洲國家未來不會再齊漲齊跌,齊跌雖有可能因資金全面撤出而發生,但漲勢則需視各國體質而定,體質愈健康的國家漲勢也愈強,上漲的動能將以實在的總經數據為燃料,投資人也要以此汰弱留強。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682944 外匯保證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知識收集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